新書推薦: 唯識50頌~個別與集體種子
書介:
第五世紀偉大的佛教學者世親菩薩,著有《唯識二十頌》與《唯識三十頌》,這兩本論述對於唯識學派產生巨大的影響。之後,安慧、法護、玄奘、法藏等諸大師相繼著述開顯其義。 一行禪師是這個時代偉大的老師之一,他修學此系列教法後,另撰寫成書中的五十頌,嘗試以簡單的方式,將這些古老的教義應用於現代的世界。
【 5 個別與集體種子】摘錄本書p43-50
不論從親友
或社會教育
諸種皆帶有
共性與別性
我們的社會、國家,甚至全世界,也都是我們集體意識裡諸多種子的現行。梅村(Plum Village)~我在法國的寺院和修習中心~就是心識的現行。住在梅村的我們,對於梅村有一個共同的集體現行,但我們每一個心中,也都有梅村的個別現行。端嚴法師的梅村和法燈比丘的梅村並不一樣。梅村有它個別面和集體面。
如果你說梅村既是客觀的,也是主觀的實相,那並不完全正確。你可能以為,梅村具有一個你將來能夠理解的客觀真實,雖然你現在只體驗到主觀真實,亦即你心識中的梅村。但你所謂心識中生起的。我們的心識包括了個別與集體,主觀與客觀。然而我們一直相信,心識是一回事,而在心識之外,另有一個外在的「客觀」真實,基於它而形成我們的梅村影像。
我們做比較、努力奮鬥,一直想知道要如何才能放下我們特別的、主觀的見解,好達到一個對事物的客觀認知。我們想要直接觸及世界的實相。然而這個我們以為獨立存在於我們認知以外的客觀真實,本身就是集體意識所創造的。
我對於快樂、痛苦、美麗、醜陋的想法,只是反應眾多人的想法而已。集體意識不只是三、四個人的意識,而是千千萬萬人的意識。有些事物一開始是個別意識創造出來的,之後變成集體意識的一部分...
*****
*****
當我們說到集體意識時,常會認為是潮流的意識,隨著當前發生的事和流行而改變。但是我們識田裡種子的集體性質,也來自祖先以及在我們之前的所有人。識田裡的種子包括了宇宙時空裡許多人的經驗、觀念以及認知。我們的心識受到時空裡集體意識的灌輸。
所以,我們的藏識在哪裡呢?
它在我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裡,也自身體之外。身體的每一個細胞,都擁有歷代祖先所有的個性、特質、經驗、喜悅、痛苦。事實上,我們的基因就像是藏識裡的種子。而就像意識既個別又集體,身體的每一個細胞也是既獨特,又含有整個身體的基因地圖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