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梅子禪】一行禪師的信:連接我們的本師 (二)
拍攝於法國梅村上村 Upper Hamlet、2015年佛誕節
【梅子禪】分為四篇文章紀錄一行禪師2014年9月的開示,
中文翻譯版由香港梅村僧團Helen師姐提供,感謝她的分享:)
剛出家的年輕僧尼,在《楞嚴咒》的序中會看到密乘佛教裏釋迦牟尼佛的形象:
「爾時世尊從肉髻中湧百寶光。光中湧出千葉寶蓮。有化如來坐寶花中。頂放十道百寶光明。一一光明皆遍示現十恆河沙。金剛密跡擎山持杵遍虛空界。大眾仰觀畏愛兼抱求佛哀祐。一心聽佛。無見頂相放光如來宣說神咒。」
在原始佛教和南傳佛教中,永遠都不會有這種想像。佛陀不是神乎其神、發光的神,與人類的距離非常遙遠。在密宗傳統中,這些護法是跟隨佛陀的藥叉神將,發誓要保護佛法。護法神將的形象是手持鑽石權杖,權杖有力量毀滅任何破壞佛法的人。想像佛陀頭上閃亮的光環,護法神們揮舞着金剛杵充滿整個空間,令人非常害怕,然而也充滿了尊敬和愛。這是密乘佛教。
被神化的佛陀形象
雖然在越南,我們稱自己的寺廟是禪寺,實際上大多數寺廟都修習密宗和淨土宗。他們早上念咒,晚上念阿彌陀佛。發光的佛陀坐身像,顯化出眾多的護法神,充滿整個空間,那形象不是年輕的一代或這個時代的知識分子會相信的。就像造物主的形象,一位長鬍子的老人坐在雲端,決定世界上的每一個人的命運,也不是現今年輕人會相信的。然而,每個早晨,我們仍然讀誦這些文字,觀想那樣的神的形象。這樣的佛教怎麼可能適合這個時代呢?
在《楞嚴咒》的序文中有阿難尊者的誓言。經文中則有一行文字讚歎《楞嚴咒》:
首楞嚴王世稀有
銷我億劫顛倒想
不歷僧祇獲法身
「顛倒想」是錯誤的認知。例如,當我們說某個東西是黑色的,而實際上是白色的;或者把痛苦當作快樂;或者事物是無常的,我們認為它們是恆常的;或者某個東西的本質是「無我的」,而我們認為它「有我」,這些都是錯誤的認知,或是顛倒的認知。 「顛倒想」這個詞也出現在《心經》中,是說菩薩銷毀一切顛倒夢想。
佛教的四個根本錯誤認知,一般是指:
不淨的東西,我們說是淨的
苦的東西,我們說是樂的
無常的東西,我們說是常的
無我的東西,我們說是有我
在過去,僧尼以教條形式教導我們。在南傳佛教的基本修習《四念處》的教導中,以身體、感受、心和心的對象為修習覺知的面向。我們「以身觀身」、「以受觀受」、「以心觀心」、「以法觀法」。我們接受的教導是身體不可能是淨的;感受只能是痛苦;心只能是無常的;心的對象只能是無我的。
我們通過死記硬背學習,被灌輸要相信它。「觀身不淨」、「觀受是苦」、「觀心無常」、「觀法無我」被視為不朽的真理,不能被質疑。在十二因緣中,感受是苦的。但是如果感受只是苦,那麼它們怎麼能帶來貪愛?對於人們來說,其中一定有快樂的感受,引起人們的欲望或是執着。
我們通過死記硬背學習,被灌輸要相信它。「觀身不淨」、「觀受是苦」、「觀心無常」、「觀法無我」被視為不朽的真理,不能被質疑。在十二因緣中,感受是苦的。但是如果感受只是苦,那麼它們怎麼能帶來貪愛?對於人們來說,其中一定有快樂的感受,引起人們的欲望或是執着。
僧身是實踐佛陀事業的根本
當佛陀還在世的時候,就已經有「法身」這個詞了。一天,佛陀去見瓦加里(Vakkhali),瓦加里就要死了,佛陀問他:
「瓦加里,你有什麼遺憾的事嗎?」
「世尊,沒有其他事情讓我遺憾。只是有一件事——我病得太厲害,無法去看世尊及聽世尊在靈鷲山的佛法開示。」眾所周知,瓦加里已經執着於佛陀了,因此,佛陀不允許他成為他的侍者。
於是,佛陀說:「瓦加里,這個肉身是無常的,瓦解是自然的事。如果你有佛陀的法身,那麼你就不會缺少任何東西,就沒有什麼遺憾了。」
這些話顯示出在佛陀的時代已經有了法身這個詞。我們通常理解「法身」為「教法」:包括四聖諦、八正道、七覺支,以及其他能夠轉化我們的痛苦、滋養我們和他人的修習方法,這樣我們才能從束縛中解脫,轉化苦惱,幫助他人和世界。在那個時候,還沒有「僧身」(Sangha Body)的概念。
我們等了二十多個世紀,「僧身」的說法才從梅村出現。「佛身」、「法身」和「僧身」,「僧身」尤為重要。作為僧尼,如果你沒有一個僧身,你將永遠無法實現你的願望。那就是為什麼釋迦牟尼開悟後,第一件事就是去找朋友建立六人的僧團。佛陀非常清楚,沒有僧身,佛陀的事業永遠不能實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