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梅子禪】一行禪師的信:連接我們的本師 (三)

拍攝於法國梅村上村 Upper Hamlet、2015年佛誕節

【梅子禪】分為四篇文章紀錄一行禪師2014年9月的開示,

中文翻譯版由香港梅村僧團Helen師姐提供,感謝她的分享:)



剛剃度的年輕僧尼,有一顆非常強大的菩提心,非常穩固。他們發願修習,成為一位好的出家人,能夠自己解脫,並幫助其他眾生解脫。他們發願成為能夠為僧團帶來和平、喜悅和自在的僧尼。我們需要建立僧眾的僧身才能組織共修,幫助在家的修習者療癒、轉化,從痛苦中解脫。阿難尊者在《楞嚴咒》序文中的發願非常動人。那是他的夢想,也是每個想要成為好僧尼的出家眾的夢想。


佛法老師應該教呼吸走路和禪坐

怡山禪師撰寫的「發願文」表達了同樣的夢想。讀着這篇文,我們看到年輕僧人的夢想,他想要成為一名偉大的佛法老師,能夠以各種方式幫助世界。出家頭幾年,許多僧人用這些大願滋養自己,但是除非我們有機會學習處理自己的情緒和苦受、學習培育喜樂和幸福滋養自己、學習以聆聽和愛語與僧眾重建溝通,否則將無法建立出家眾的僧團,不能獲得實踐大願的根本。

雖然很多僧尼有機會在佛學院學習,不管是在初級、中級還是更高級的,佛法老師都不會教基本的修習。他們只是教我們用心學習宗教教,傳遞給下一代。這是不實際的學習方式,我們必須改變它。佛法老師應該教導呼吸、走路和禪坐的方式;傳授如何處理心理狀態,比如憤怒、悲傷、仇恨和嫉妒;傳授如何處理煩惱與痛苦,舒緩感受和強烈的情緒。一旦我們懂得做這些事,就能夠幫助其他僧眾這樣做,就能夠教導學生。


以愛語和聆聽建立僧身

當我們懂得使用愛語聆聽與重建溝通時,我們才能真正建立僧身。僧身是實踐我們最深的渴望和僧尼事業的基本。在佛學院未能學習到這些是一個遺憾。即使資深的僧人和佛法老師也不懂得這樣修習。因此,即使只有三四位僧侶住在一起,也不能和諧相處。每個人只是看顧自己的夢想。

僧人的日常生活只是回應寺廟對宗教儀式的需求、尋求物質和情感的安慰。有能力滿足這些需求的僧尼會比其他僧人活得容易,尤其是唱誦好聽或是能完美地完成供奉儀式的僧人,其他的僧人則會嫉妒具有這些能力的僧人。

結果,大多數僧尼只希望成為寺廟的方丈,有穩定的財務周轉,照顧好寺廟,訓練幾個沙彌以滿足供奉儀式和葬禮的需求。這樣生活,我們永遠無法實踐自己的大願,它將只會是個願望。每個清晨,我們唱誦阿難尊者的大願,唱誦恰山禪師的「發願文」,然而永遠不能實踐自己的大願。百分之九十五的僧尼都是這種情況,最終他們只是成為了主持儀式的法師。


許多僧人執着於佛教組織中重要的位置,優越的頭銜,只有少於百分之一的僧人成為學者。雖然僧人學者很珍貴,但他不能建立僧團和幫助大眾從痛苦中解脫。越南近代,曾經出現一些高僧,他們有能力建立僧團和幫助人們解脫痛苦,包括在平定十塔寺的福慧禪師(Phưc Hu);順化般羅密寺的方丈智守禪師(Trí Th);西貢印光寺的南越佛法學院總監善和禪師(Thin Hòa);福厚寺方丈善禪師,蓮海佛教學院的智淨禪師(Trí Tịnh);海潮音比丘尼 (Hi Triu Âm)和釋清慈禪師(Thích Thanh T),這兩位還在世。


請仔細看一看越南佛教當今的現狀以幫助你覺醒。僧尼的目標不是要尋找物質和情感的安慰,而是成為一位好的僧尼,能夠建立僧團、幫助世界、實踐僧尼真正的事業,滋養和實踐初心——強大的菩提心。



延續佛陀的法身

「法身」的理解可以從原始佛教找到,指「佛陀根本的教導和處理痛苦、培養喜樂,獲得幫助眾生解脫的修習方法」。在原始佛教中,法身就是這個意思,只有當我們知道如何傳遞給下一代時,法身才能延續。


但是到了第五和第六世紀的瑜伽行派,出現了毘盧遮那佛清淨法身的觀念。「法身」不再指修習方法,而是法界身、宇宙身。佛陀不再只是理解和行動,而是宇宙本身。如果我們聆聽風的音樂或鳥的歌聲;如果我們觀想每一朵花、樹或鳥,就能看到,每一個現象傳遞佛法。如果我們懂得聆聽,就能聽到四念住、八正道、五力及七覺支。

佛陀仍然存在,他從未死去,他繼續通過宇宙給佛法開示。從這個意義說,佛陀是宇宙,佛陀也是創造者,他創造了宇宙。法身的概念,與上帝在有神論中的概念非常接近。這有其好處,它成為大乘佛法重要的靈感來源。紫竹黃花、圓月白雲,全都是法身的具體顯現,每一個美妙的現象都在給予佛法開示。這是大乘佛法詩意的精神。



關於「報身」( sambhogakāya)也有其理解方法。在瑜行派,佛陀被視為一位有偉大成就之人,有無限的功德。佛陀的身體約1.8米高,這個報身如此小,似乎是不可能的,所以我們想像佛陀的報身有100英高。但是只有那些有天眼的人才看得到。三十二相和八十二種好都非常美妙,佛陀在諸天,那是真正的佛陀。那個瘦小的人體,不到2米高,以蓮花坐姿坐在樹林的墊子上,只不過是佛陀的化身,不是真正的佛陀。(三)


【梅子禪】一行禪師的信:連接我們的本師 (一)
【梅子禪】一行禪師的信:連接我們的本師 (二)


【梅子禪】一行禪師的信:連接我們的本師 (三)
【梅子禪】一行禪師的信:連接我們的本師 (四)